夏天悶熱造成身體的不適
壹、前言:
貳、中醫治療,能緩解夏天的不舒服:
一、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表示,臨床上,經常有患者認為夏天感冒,服西藥還是無法改善,其實有時並不是感冒,而是得了中醫的溫病。
二、因為在中醫古籍就有清楚記載《溫病條辨 上焦篇 –清.吳鞠通》:【溫病者:有風溫、有溫熱、有溫疫、有溫毒、有暑溫、有濕溫、有秋燥、有冬溫、有溫瘧。
1. 風溫者,初春陽氣始開,厥陰行令,風夾溫也。
2. 溫熱者,春末夏初,陽氣弛張,溫盛為熱也。
3. 溫疫者,厲氣流行,多兼穢濁,家家如是,若役使然也。
4. 溫毒者,諸溫夾毒,穢濁太甚也。
5. 暑溫者,正夏之時,暑病之偏於熱者也。
6. 濕溫者,長夏初秋,濕中生熱,即暑病之偏於濕者也。
7. 秋燥者,秋金燥烈之氣也。冬溫者,冬應寒而反溫,陽不潛藏,民病溫也。
8. 溫瘧者,陰氣先傷,又因於暑,陽氣獨發也。】
三、既然,中醫的辨別,不是西醫簡單的寒與熱,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,將在會就證型不同、用藥不同來解釋,當然受暑,還是要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,為您把脈、看臉色、辨別舌苔、診斷、用藥,才是最聰明的啦!
參、上焦暑溫的中醫臨床辨證:
一、 形似傷寒,但右脈洪大而數,左脈反小於右,口渴甚,面赤,汗大出者,名曰暑溫。
二、 在手太陰,白虎湯主之;脈芤甚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三、 金匱》謂太陽中 ,發熱惡寒,身重而疼痛,其脈弦細芤遲,小便已,灑然毛聳,手足逆冷,小有勞,身即熱,口開前板齒燥,若發其汗,則惡寒甚,加溫針,則發熱甚,數下,則淋甚,可與東垣清暑益氣湯。
四、 手太陰暑溫,如上條証,但汗不出者,新加香薷飲主之。
五、 手太陰暑溫,服香薷飲,微得汗,不可再服香薷飲重傷其表,暑必傷氣,最令表虛,雖有餘証,知在何經,以法治之。
六、 手太陰暑溫,或已經發汗,或未發汗,而汗不止,煩渴而喘,脈洪大有力者,白虎湯主之;脈洪大而芤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;身重者,濕也,白虎加蒼朮湯主之;汗多脈散大,喘喝欲脫者,生脈散主之。
七、 手太陰暑溫,發汗後,暑証悉減,但頭微脹,目不了了,餘邪不解者,清絡飲主之。
八、 手太陰暑溫,但咳無痰,咳聲清高者,清絡飲加甘草、桔梗,甜杏仁、麥冬、知母主之。咳而無痰,不嗽可知,咳聲清高,金音清亮,久咳則啞,偏於火而不兼濕也。
九、 兩太陰暑溫,咳而且嗽,咳聲重濁,痰多不甚渴,渴不多飲者,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厚朴,杏仁主之。
十、 脈虛夜寐不安,煩渴舌赤,時有譫語,目常開不閉,或喜閉不開,暑入手厥陰也。
十一、 手厥陰暑溫,身熱不惡寒,清神不了了時時譫語者,安宮牛黃丸主之,紫雪丹亦主之。
十二、 暑溫寒熱,舌白不渴、吐血者,名曰暑瘵,為難治,清絡飲加杏仁、薏仁、滑石湯主之。
十三、 小兒暑溫,身熱,卒然痙厥,名曰暑癇,清營湯主之,亦可少與紫雪丹。
十四、 大人暑癇,亦同上法。熱初入營,肝風內動,手足瘛瘲,可於清營湯中,加勾藤、丹皮、羚羊角(已禁用,請選用替代藥)。
善慧堂中醫診所---李秋慧中醫師~提醒您~
若有體質問題,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,
為您的病情,做有效的診斷用藥,根本治療,
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,以免傷身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