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腹瀉的中醫治療

 

 


 

 

 

壹、       
前言: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一、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表示,人體在健康情況下會每天排便,且正常之糞便呈現牙膏狀,顏色為黃金色或黃褐色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二、但若因飲食、感染、或一些藥物與疾病,或是心理因素等,使腸道蠕動太快,或分泌太多黏液,而使水分無法在大腸中充分被吸收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三、當水分增加至85%以上時,糞便中會有過多水分而造成腹瀉,不但影響健康,也會為生活帶來不便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貳、       
腹瀉的症狀: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一、正常的糞便一天約200-300公克,其中的水分約60-85%,一天3次到一週3次都屬於正常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二、當排泄出含多量水分而呈現液狀或泥狀的糞便,一天超過3次以上即稱之為腹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三、腹瀉的種類: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一)一般會發生腹瀉的原因,如:腸胃吸收不良、腸蠕動太快、感染以致腸道分泌增加或滲透壓改變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二)可依時間長短分為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.急性腹瀉(7-14):可能因藥物、食物毒素(毒菇、河豚、海鮮)污染或不新鮮的食物、水源 (被細菌或病毒污染)、食物過敏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.慢性腹瀉(2週以上):因某種因素長期刺激腸胃蠕動所致,如寄生蟲病(如阿米巴痢疾)、腸胃吸收不良症候群、藥物(如抗生素引起之偽膜性腸炎)及一些特異性腸炎(如潰瘍性結腸炎)

 

 


 

 

 

四、腹瀉的症狀: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一)腹瀉是一種疾病的臨床表徵,常合併腹脹、腹痛、全身倦怠、裏急後重、肛門部疼痛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二)嘔吐、脫水、電解質不平衡,可能有血便、發燒等症狀發生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參、       
腹瀉的中醫治療: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一、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認為“脾主運化”是指脾的主要生理功能,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二、若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,飲食不化,清濁不分,混雜而下,發生泄瀉,故脾虛濕勝是導致泄瀉的重要因素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三、造成泄瀉的原因: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一)包括感受外邪(多由濕熱及寒濕引起)、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二)飲食所傷(如飲食過量、誤食不潔食物、恣食油膩生冷)、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三)臟腑虛弱及情志不和(如情緒緊張,精神刺激)所致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四、中醫致病的原因: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一)濕邪:會影響脾的運化,而引起泄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二)腎陽具有溫煦和推動的作用:若腎陽不足,不能溫煦脾陽,運化失常,而致泄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三)肝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:可調暢脾胃氣機升降,促進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若情志失調,以致肝氣鬱結,影響脾的運化,可致泄瀉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五、中醫分型: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一)濕熱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瀉下急迫,勢如水注,肛門灼熱感,腹痛即瀉,瀉後仍覺黏滯不爽,解不淨感,糞色黃褐而穢臭,苔黃脈濡數或滑數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治宜清熱化濕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二)寒濕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  大便清稀,不甚穢臭,腹痛喜暖,苔白膩脈濡緩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  治宜溫中散寒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三)傷食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   脘腹脹滿,瀉後痛解,糞便臭如敗卵,甚至混有不消化之食渣,苔垢濁或厚膩,脈滑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   治宜消食導滯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四)肝鬱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  瀉前腸鳴,瀉後痛不減或有所加重,舌淡紅,脈弦,兼有脅肋脹痛,曖氣,矢氣等症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  治宜疏肝健脾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五)脾虛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  大便時溏時稀,完穀不化,或如鴨糞,稍進油膩則腹瀉加重,舌淡苔白,脈細弱,兼有腹部隱痛,食後腹脹等症狀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  治宜健脾利濕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(六)腎陽虛證:

 

 


 

 

 

1、  黎明之前,臍周作痛,腸鳴即瀉,瀉後痛減,舌淡脈沈細,或伴有腰膝痠軟,四肢不溫,小便清長等症狀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2、  治宜溫腎健脾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肆、       
腹瀉的平常保健: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一、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表示,若有腹瀉症狀,暫時不要進食任何食物,可飲用運動飲料、開水或淡鹽水,若有嘔吐時則應禁食、禁水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二、多次的拉肚子會使肛門周圍紅、痛,可使用質地軟之棉布或濕紙巾擦肛門,再用溫水清洗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三、若腹瀉多次,且症狀未改善,併有噁心、嘔吐、發燒或者是大便中有粘液或帶血時,應盡速就醫診治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四、除中醫師的處方外,勿自行購買抗生素或止瀉藥服用,以免延誤病情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五、善慧堂中醫診所-李秋慧中醫師表示,服用中藥後,腹瀉改善時,可食用煮過的溫和食物,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攝食,避免刺激性、不易消化、油炸的、乳製品等,以免症狀加劇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六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常洗手,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 

 

 

善慧堂中醫診所  李秋慧中醫師~提醒您~

 

 


 

 

 

若有體質問題,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,

 

 


 

 

 

為您的病情,做有效的診斷用藥,根本治療,

 

 


 

 

 

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,以免傷身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善慧堂中醫診所 的頭像
    善慧堂中醫診所

    善慧堂中醫診所*李秋慧中醫師***預約專線:(02)2986-9058

    善慧堂中醫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